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不只见证,更在推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这十年!
2018年11月21日 作者:弦歌 来源:基金会论坛

年度盛会是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重要的活动之一,每年11月22-23日举办,致力于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平台。截止到2017年年底,已成功举办了9届年度盛会,累计5000多人次参会,2000余家机构参会,280余家媒体参与推广传播。2018年会以“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为主题,将在苏州举行。


从2008到2018,从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到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成员从8家基金会发展到现在的21家,期间,很多基金会来了又走,从第一届至今一直都在的,只剩下南都公益基金会。


成员机构的变动曾经被认为是这个论坛的最大不稳定因素,但业内交流平台是刚需,它发挥着沟通、反思、自律、合作等等作用。10年间,它伴随着非公募基金会从一个年轻的社会组织形态,迅速发展到数量占绝对优势,并迎来公募权放开。基金会的强势发展,使得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也水涨船高,越来越稳定和热闹。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的开篇基调

——责任、自律


受汶川地震的影响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刺激,2008-2009年是非公募基金会数量飞速增长的两年。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的成立适逢其会。


2007年12月,10余家非公募基金会联合举办非公募基金会沙龙,决定联合发起“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经过一整年的酝酿,2008年11月,论坛组委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翌年7月,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召开,主题为“使命、责任和希望——成长中的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使得成立5年却仍在散兵作战的非公募基金会在这一年开始学习走向联合。


被称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奠基人的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在第一届年会以主办方身份发布了《2008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和《非公募基金会自律宣言》。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09年会


这份报告提到当年的基金会情况,截止到2008年底,全国非公募基金会达到643家,其中地方登记的604家,占总数的94%,中国非公募基金会正处于起飞的初期。报告预言,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期间,还将是非公募基金会发展的高潮期。事实上,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也很快在2011年超过了公募基金会。但同时,其独立性和治理结构上的障碍也令人反思。


2010年10月底,第二届年会主题 “非公募基金会的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和项目成效”,并发布了《2009年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报告·非公募基金会的内部治理》《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信息披露指南》和《中国非公募基金会项目案例研究》系列研究报告。当年3月,论坛支持区域基金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城市峰会”开启。


同一年,基金会中心网成立,民政部发布《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同样关注社会组织内部治理与公开透明。从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非公募基金会这个新型组织承担着太多期待,也从未停止对自身存在价值的定义及内部治理、自律的探索,这不仅是论坛年会的讨论主题,同时贯穿了这几年里行业大大小小的讨论。在确认自身价值的同时,非公募基金会对自身在民间公益所能发挥的作用也充满了展望。


理性、稳固,但绝不为自己设限


2011年11月底,第三届年会主题为“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行业使命和社会责任”。这一年,非公募基金会数量超过公募基金会,非公募基金会与公募权的一次交锋——壹基金非公募转公募终于尘埃落定,曹德旺向河仁慈善基金会捐赠自己及家人持有的3亿股福耀玻璃股票……非公募基金会行业探索与突破上接连发力。但同时郭美美事件发酵,行业内对项目运行与管理的规范化问题、机构治理与信息公开问题、捐款使用透明度与资金使用效率等问题空前关注。“可信赖”成为整个行业为之努力的目标。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1年会


2012年,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决定将在全国下放非公募基金会审批权,广州市是率先开始登记非公募基金会的城市之一。市级非公募基金会如雨后春笋,吸引着民间力量的投入。2012年10月底,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第一次走出北京,来到广州。主题也更雄劲——“财‘劲’其用,追求卓越”。阿里巴巴、招商局等企业基金会加入成员单位,让这个主题更有底气。


2013年11月,第五届论坛在北京召开,主题为“理性公益,多元发展——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角色和定位”,发布了《非公募基金会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


2014年12月,第六届论坛主题为“超越•共识 大互联时代非公募基金会的转型与发展”,发布了《中国基金会资助行为及状况调研报告》。2014年诞生了很多以前从未有过的筹款形式、名词、概念,影响较大的如“冰桶挑战”、“善行者”运动筹款和互联网众筹。“粉丝运营的意识”也成为很多基金会的共识。不能公开募款的非公募基金会,公募权的共享、联合劝募成为潮流。互联网筹款让募捐的地域界限、公募与非公募的界限更加模糊。


2015年11月底,第七届论坛来到深圳,主题为“非公募基金会的人才素养与根基培力”。发布了《倾听一线声音》报告。本次年会突出“一线发声”,更多接地气的实践经验得以分享。当年9月,论坛组织基金会项目官员协力营,31名来自25家基金会的一线项目官员在香港、广州、北京等地展开了15天的实地参访学习。这是公益行业针对项目官员的第一次系统性的能力建设,具有创新性,为行业发展培固根基。


基金会一线项目官员协力营


新格局下的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带来了什么?


2016年9月《慈善法》正式实施,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正式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整个这一年,各地城市峰会都贯穿了“新格局”,大家对《慈善法》实施后的景象充满期待。2016年11月第八届年会在上海召开,主题为“新格局新想象”。每个公益人都希望成为“新格局”的亲历者、成为“新想象”的推动者。


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2016年会,是最后一届非公募论坛年会,本次年会正式宣布转型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


徐永光在闭幕演讲中为在场的基金会同行提出:公益慈善组织不要妄自菲薄,要建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并对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提出了三点期待:要更专业,有专业的团队甚至注册机构来运行;要更开放,包容更多类型机构;更彰显公益行业的主体力量。


徐永光:公益慈善组织不要妄自菲薄,要建立自己的主体地位!


2017年,更专业的期待实现了,论坛秘书处完成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登记,注册名为“北京基业长青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这一年11月,主题为“新价值新生态”的第九届年会来到西部城市成都,发布了《基金会工作人员素质能力库1.0》报告,更多拥有公募资格的基金会加入成员机构行列,更多跨界人士来到论坛,为公益助力。



2018年11月22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第十次年会即将在苏州举办,主题定为“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汶川地震十周年,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见证了中国民间公益的快速崛起以及由此驱动的公益转型。这十年,基金会在行业中与时俱进,推动和引领着中国公益创新发展。秦晖等业内外专家学者齐聚苏州,探讨社会转型中的基金会。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组委会成员变化


2009年8家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南都公益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


2010年13家


退出: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


新加入:北京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凯风公益基金会、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上海增爱基金会、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


2011年15家


退出: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


新加入:万科公益基金会、北京市华夏人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2012年15家


退出:北京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


新加入: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招商局慈善基金会


2013年15家


退出:北京市华夏人慈善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


新加入:安利公益基金会、浙江敦和慈善基金会


2014年15家


无退出无新加入


2015年11家


退出: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北京万通公益基金会、华民慈善基金会


新加入: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


2016年13家


退出:陕西纯山教育基金会、上海增爱公益基金会


新加入:百度基金会、北京三一公益基金会、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上海紫江公益基金会


2017年20家


退出:福建正荣公益基金会


新加入:德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广东省千禾社区公益基金会、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


2018年21家


退出:福建省同心慈善基金会、广东省与人公益基金会


新加入:北京乐平公益基金会、福建省恒申慈善基金会、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会



距离2020年还有两年,面对当前的社会责任、经济环境、政策变化,基金会应当如何调整?公益人将给出自己的思考答案。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会

11月22-23日 苏州



扫描识别二维码

点击此处

进入2018年会详情页

http://www.cfforum.org.cn/category/25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