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提问环节
2013年11月26日

杨澜: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提问:我是中国科技大学的刘志峰,张树新是我们基金会的主席,我想问民政部刘局长一个问题,政府什么时候能结束这种过滥的腐败情结?我们做公益组织,政府啥都想管,但是啥也不管。政府什么时候可以变得清醒一些?

 

杨澜:这是以问题出现的指责方式。

 

刘忠祥: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这个要全面的推进。

 

杨澜:对于社会第三部门,需要更多的空间来发展。

 

提问:康老师,捐赠人和内部控制之间如何寻找?有什么外部力量可以推进治理结构的开放?

 

康晓光:这个也是普遍的现象,不光是中国的现象,也是全世界的现象,一个是发起人自身的一些诉求,还有一个是外部社会的权威意识,内外共同努力,可能是一个改变的方法。

 

提问:我是华夏基金会,请问刘局长,我们听说基金会条例要修正,从基金会条例修正完善的角度,捐款和出资人和基金会的关系,您觉得这个怎么样?另外,现在基金会除了钱从哪里去,到哪里去,基金会参股企业,怎么样看待基金会的投资增值和参股企业?

 

刘忠祥:我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他想设定一个治理结构,秘书长负责制,有人员的组成、数量、资本。实际上捐资人创办人建立基金会的痛苦很大,现在捐赠人对理事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有契约关系,你愿意就捐给基金会,也可以捐资这个基金会,也可捐别的基金会。

 

提问:我是来自江西东林慈善基金会的,贤启法师,佛教和慈善自古有关系,我们在帮助人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需要帮助的是精神和心灵,贤启法师,佛教慈善怎么样发挥佛教的优势。在心灵精神层面给予更多的关怀?

 

贤启法师:做慈善事业,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成就别人就是成就自己。通过善心实现的平台,我们的慈善心感染到别人,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将心换心,慢慢的熏陶就可以了。

 

提问:卢德之先生,曾经有一个目标,基金会几年之内做十亿,十年之内做到一百亿,不知道这个目标变了没有?为什么?

第二,曹德旺先生的基金会非常大,每年支出三亿多,这三亿怎么花,是怎么考虑的?

 

卢德之:目标不能改变,也没有改变,但是有瓶颈,原因是多方面,有政策方面。这个目标没有问题,问题是我们需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这个事情也不是政府一个部门能够解决的,但是找国务院也不是人人都找得到的。 

 

曹德旺:我们没有三亿多,我企业投资,一年花几十亿,我们基金会不直接救济人,我们是面对慈善机构,通过慈善总会等等,只要他做的好。


去年我们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花了三个调研组调研,到底缺什么,我们做了一个计划,然后缺什么就拿什么。税务的事,我会跟政府商量,要慢慢的做工作。美国有次贷危机、欧洲有债务危机,我们中国也有说不清楚的危机。

 

杨澜:对于制度的建设,大家还是有很高的期待和呼吁,希望我们在整个生态系统的建设方面,我们能够加快脚步。这个方面既有需求,也要必要,谢谢大家的参与。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