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由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主办的天津基金会沙龙(以下简称“沙龙”)启动仪式暨首期沙龙在天津市社会组织党群活动服务中心举行。来自公益慈善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天津市公益慈善组织、基金会及公益慈善相关生态链的八十多位伙伴代表参加了本期沙龙。
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郝灵节主持沙龙启动仪式,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刘丽红出席并致辞。刘丽红局长在致辞时中肯定了近年来天津基金会和公益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天津市社会组织在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参与精准帮扶活动中的表现。
天津基金会沙龙启动仪式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基金会论坛”)副秘书长谭红波作为沙龙的战略合作单位代表,应邀主持首期沙龙活动。谭红波副秘书长在主持过程中提到天津市目前已经有89家基金会,去年由天津市本土孵化并发起成立的首家社区基金会也已成立,这些基金会在推动天津市社区建设、扶贫助困、养老助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较大影响。
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很早就感受到这种作用和力量,所以一直保持着与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等行业组织的联系交流,努力促进和推动本市基金会之间的沟通。天津基金会沙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顺势而生,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非常荣幸能作为战略合作单位,共同参与促进天津市基金会乃至行业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在主旨演讲环节,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以从中国基金会的现状数据出发,分析了基金会发展的历程和条件,并特别谈了天津基金会在北京的吸纳与辐射下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兼秘书长汪文斌就“以项目为基础推动多方资源促进基金会发展”,分享了自己多年来在项目工作中的心得和在行业中的经验;善达网总经理杜娟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和具体鲜明的例子,诠释了“基金会的品牌建设和管理”。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贾西津
主旨演讲后,与会嘉宾围绕基金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现状展开了讨论。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慈善组织处副处长沈东亮介绍了中国基金会发展历程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提出当前基金会发展应该遵循“依法从善”“聚焦脱贫攻坚”和“互联网加公益”的建议;汪文斌理事长和南开大学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陆建军分别介绍了各自基金会在发展中的经验和思考;杜娟总经理则从互联网媒体的角度为基金会的发展如何使用新技术助力提供了实用的建议。嘉宾在讨论中观点交织碰撞,不断迸发出新的灵感和见解,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圆桌讨论·基金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与现状
天津基金会沙龙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基金会及其公益生态链伙伴,旨在搭建公益慈善交流互动平台,加强基金会之间以及与公益生态链伙伴间的交流与合作,链接基金会各自优势和社会各界资源,助力基金会基础建设和能力提升,促进基金会高质量发展,优化公益慈善生态环境。今后,将以定期主题沙龙活动为主体,一般每两月举办一期;同时设置不定期专项活动,分为专业课堂、新手起航、秘书长说、公益下午茶、基金会开放日、公益年会六个板块,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补齐短板,发挥优势,服务大局。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作为战略合作单位参与天津基金会沙龙,是基金会论坛继此前参与广州、湖南、成都、武汉等地区推动不同地区基金会行业生态建设之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首次与天津的基金会一起共同推动行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实践,充分体现了基金会论坛立足行业视角,倡导多元开放,积极支持各地区行业平台建立,增进行业交流,促进各地区基金会发展,进而推动整个基金会行业发展和公益慈善行业建设。
文字 | 问津
网站编辑 | 江吉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