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年会

年会合作

年会门户

了解CFF

孙立平:中国会不会迎来艰难十年?
2018年10月20日 作者:孙立平 来源:基金会论坛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年度盛会作为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之一,择地在每年的11月22日-23日举办,致力于搭建高层次的行业对话、交流、合作平台。截止2017年年底,已成功举办了9届年度盛会,累计5000多人次参会,2000余家机构参会,280余家媒体参与推广传播。


2018年会聚焦“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在此为大家特别分享著名社会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老师的一篇文章,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2018年会详细议程点击此处了解


微信图片_20181020184155.jpg

孙立平,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阅读要点:


我们正在经历两个转型。一个是城市中的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向后置业时代的转型,一个是农村中的从过去温饱状态向传统耐用消费品阶段的转型。实现这两个突破,两个转型,两个巨大的新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新的发展动力就会形成,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影响转型的两个变数:


变数一,即老百姓的消费能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即老百姓有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有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有没有相应的消费愿望。过去这些年高房价和高税负,耗干了人们的消费能力,甚至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财富的缩水,物价的上涨,未来养老的压力,则在恶化着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变数二,贸易战甚或新冷战。一个好的、和平的、友善的国际环境,可以有利于人们形成对未来明确而稳定的预期。


必须认真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第一,要谨慎地使用现有资源,把这些资源用到关键的地方;第二,在国内发展方面,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在民生上;第三,要更多地藏富于民;第四,要有真正的壮士断腕的决心,精简机构,实现政府瘦身。


对企业经营者的建议:应当收缩规模,停止扩张型发展,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比较有把握的、将来有前景的有限的领域中。


最近一段时间,无论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在经常重复一句话:要有过苦日子的准备。确实,近来国内外许多事情的变化,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会不会迎来一段艰难的时间?说得具体一点,会不会迎来艰难十年?


其实我们手里的牌应该是不错的


对我熟悉一点的朋友都知道,在经济上,我一直是一个相对乐观主义者。在那些文章和音频中,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我们正在经历两个转型。一个是城市中的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向后置业时代的转型,一个是农村中的从过去温饱状态向传统耐用消费品阶段的转型。前者意味着持续了二十年的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可能很快就要结束,要进入后置业时代了。


而后置业时代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主要把钱花在房子上,而是想活得好一点,提升点生活品质了。而后者意味着,偌大的一个农村,开始进入过去几十年中城市居民所经历的那个阶段。


如果这个判断是可以成立的话,那么,这两个转型意味着什么呢?可以说,每一个转型都会释放出一个巨大的新的需求,特别是城市从以房子为中心的阶段向后置业时代的转变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能创造出种种相应的经济与社会条件,实现这两个突破,两个转型,两个巨大的新的需求就会释放出来,新的发展动力就会形成,中国经济就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就此而言,中国未来一二十年经济发展的空间应当是非常广阔的。当然,如果这两个突破和转型不能实现,就将会陷入我们几年前就开始讲的中等收入陷阱。


也就是说,我们手上的这把牌其实是不错的,至少从理论和逻辑上说是如此。关键的问题是,我们能不能在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创造出有利于实现这两个转型的条件。


国内的变数:民众消费能力


现在面临的新变数主要有两个 。


一个变数是国内的,即老百姓的消费能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这些年人们都在讲经济转型,但更多的,主要是从产业技术的角度上来讲的,其实质是我们能不能提供更高端的产品。所以,很多人一说就是马桶盖电饭煲,说你看,这些东西都要到日本去买,每年由此流失的购买力就有上万亿,这不是说明我们不能提供这样的产品吗?再进一步的,人们就开始历数我们在产业和技术创新上的差距。


但在我看来,这个经济转型,更主要应该是消费意义上的,即老百姓有没有足够的购买力,有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有没有相应的消费愿望。如果有这样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我们还愁生产不出这些产品吗?


退一步说,就算我们的创新能力差,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差吗?关键的问题是有没有这样的需求和消费能力。而我们现在主要的问题就在这里。过去这些年高房价和高税负,耗干了人们的消费能力,甚至透支了未来的消费能力。财富的缩水,物价的上涨,未来养老的压力,则在恶化着人们对于未来的预期。


说到这里,我脑子里就浮现一句话:回望2015。2015年是中国这一轮房价翻番式上涨的前夕。我们假设,如果没有2015年底开始热火朝天的去库存,没有后来的房改货币化,可能就不会有这几年房价的疯涨。而在此之前,全国的房价已经处于平稳状态,像苏州和中山这样经济发达的地区,房价在五六年的时间里几乎纹丝不动。


如果在这时候,就将房价稳在这里,至少不出台造成房价上涨的政策,以时间换空间,使房地产逐步边缘化,将重点转移到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上来,也许就是另外一种光景。至少,这几年老百姓在房子上的投入就会减少一半,民众的消费能力也会因此而明显不同。


前几天,我翻到一篇我五六年前没有写完的文章,其中提到这样一种想法:当时应当实行这样一种政策,促有房者消费,帮无房者安居。如果是这样的话,会怎么样?


国际的变数:贸易战甚或新冷战


在经济上上这样一个台阶,从而使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需要一个好的、和平的、友善的国际环境。这样的国际环境不仅仅为出口以及技术的引进和吸收所必须,而且更重要的是,一个好的、和平的、友善的国际环境,可以有利于人们形成对未来明确而稳定的预期。而这种预期,无论是对于民间的投资行为,还是对于人们消费愿望的形成,都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方面的条件可能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利。在前些天的“特朗普为什么会四面出击”那一讲中,我从特朗普四面出击这个现象,分析了在其背后当今世界上发生的两件最重要的事情,或者说是两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一个过程是伴随着全球化逆转所逐步出现的贸易争端,另一个是以遏制中国为主要内容的准冷战生成的过程。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就不具体说了,现在要说的是这两个新的因素对我们在经济上上这个台阶的影响。


在今年4月10日,我曾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世界上在发生什么--四个有意思的提法。在这篇文章的末尾,我很突兀地说了一句话:历史提前了。这句话,当时可能没有任何人看懂,我也没想让人们看懂。就是想把这句话放到这里。这句话要说的就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中国发展窗口期的改变。


从现实的情况看,上述的两个过程,无论是哪一个过程,都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形成明显的影响。因为从全球化的过程来说,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过去几十年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我们过去几十年的快速的发展,与全球化所提供的机会是有着直接的关系。


而这个条件变化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而这个冷战的过程又会给我们造成一系列的陷阱。关于这样的陷阱以及由此产生的不利的条件,在以前的文章和音频中我都分析过,这里就不详细说了。


关于中国未来发展的思考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认真思考我们未来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我个人的基本判断是,一方面,遏制和围堵中国将会成为美国和西方长期的战略方针,至少,未来的竞争将会是非常激烈的。另一方面,在核武器时代,大国之间发生大规模战争冲突的可能性也并不大。未来的竞争可能更多体现在,一是经济的竞争,二是谁的价值观能够得到大多数国家和民众的认同。


在这样的基本背景下,调整我们的发展战略,强调以民生为基础的发展,同时形成一种收缩型思维,创造条件上经济转型的台阶,是至关重要的。而这至少意味着这么几点:


第一,要谨慎地使用现有资源,把这些资源用到关键的地方。应当说在过去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积累了一些价值、积累了一些资源。现在要善用这个资源,谨慎地使用这个资源,要把这个资源更多的用在国内发展上。


第二,在国内发展方面,要将有限的资源更多地用在民生上。而在民生的问题上,要重点来解决老百姓生活中最棘手的一些问题。在过去的经济扩张期,特别是在劳动力比较充裕的情况下,多干一些大事,尤其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是应该的。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明显不同,要降低各级政府在干大事上的冲动,特别是要减少政府在这方面的投资和补贴。


第三,要更多地藏富于民。现在很多人对举国体制、对集中资源办大事有一种浪漫主义的情绪。当然举国体制确实有其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前提是大量资源的集中。现在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期,是消费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过于强调集中力量办大事,过多的从民间抽取资源,这样势必会削弱民间的消费能力,从而加大经济转型的力度。


第四,要有真正的壮士断腕的决心,精简机构,实现政府瘦身。因为中国特有的权力机构,现在我们广义的政府可以说是多套系统并行。几大班子,机构臃肿,人员众多,权力机构所包含的部门繁多,行政的层级也很多,由此形成的财政负担相当沉重。因此,必须痛下决心,精简机构,减少冗员,减轻社会的负担。


第五,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也是这个道理。最近我也见到了一些搞企业的朋友,他们也经常在问,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企业应该怎么办。老实说,对企业我是外行,但是最基本的思路应该是共通的。总体来说应当收缩规模,停止扩张型发展,把精力和资源集中在比较有把握的、将来有前景的有限的领域中。把这个事情做精、做好,这可能是将来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基本的保障。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会火热报名中


主题:拾年—社会转型与中国基金会

时间:11月22日-23日

地点:中国 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规模:线下近1000人,线上近200000

报名详情请点击以下图片


微信图片_20180920195247.jpg


附:《冷战的三重陷阱:军备竞赛、自力更生、选择困境(孙立平)》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升级,最近很多人都在谈论冷战的问题。孙立平社会观察(ID:thslping888)在6月15号我也曾发过一条音频,就是《世界会进入新冷战或者准冷战时期吗》,探讨的也是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在应当认真面对的问题,那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冷战究竟意味着什么。


首先要说明一点,中国过去四十年快速的发展得益于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特别是得益于冷战结束之后的全球化进程。可以说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受益者。世界如果重新进入冷战,那对中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这里我想用“冷战陷阱”这样一个概念来说明如果冷战发生,我们将会面临一些什么样的困难抉择。


我觉得冷战陷阱最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个是军备竞赛的陷阱,第二个是自力更生的陷阱,第三个是我自己造的词叫“选择性陷阱”。首先我们来说军备竞赛的陷阱。如果我们回忆一下上一次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发生的情况,我觉得对我们理解这个陷阱有一定的帮助。那什么叫冷战呢?冷战就是一种高度敌对的状态,它要为可能发生的冲突,包括军事冲突做出必要的准备,这就是军备的竞赛。所以当时在美苏两大阵营中,军备竞赛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我们知道军备竞赛是以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像现在一架B-2轰炸机大约是20多亿美元,相当于100多亿人民币。一艘福特级超级航母130亿美元,将近是1000亿人民币。所以军备竞赛实际上是经济实力的比拼。


那么在上一次冷战期间,美苏两国都把大量的经济资源投入到军备竞赛中,但是这两个国家经济实力是有很大差距的。就算在苏联最鼎盛时期,它的经济总量也只相当于美国的60%,现在我们中国的经济总量大约是美国的70%。那么从一段时间来看,当时的苏联也是举国体制,它可以利用权力的力量把经济资源用在发展军事工业上。因此在一段时间里,苏联的军事工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核弹、核潜艇、常规潜艇、坦克和重炮等等这些重型武器的发展上可以说是突飞猛进的,和美国的距离越来越接近。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它消耗了大量苏联的经济实力,所以时间一长,经济上的疲态就逐渐显露出来了,而且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恶化。然后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弄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这个星球大战又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你跟不跟?如果不跟,那可能会拉大差距,那个差距拉大得不是一点点。如果要跟,那要耗费更多的资源。事后表明这个所谓“星球大战”实际上就是一个设想,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花招。但是苏联为了应对这个星球大战而耗费了大量的经济资源,所以后来有人就把把苏联的解体直接和星球大战联系起来。这个说法未免有点简单化了,但是星球大战对苏联经济的拖累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军备竞赛的陷阱,下面我们再说自力更生的陷阱。


我们知道冷战必然会包含遏制和封锁,特别是在高科技上的遏制和封锁。不知道这当中深浅的人可能还会兴奋,说你封锁一段时间,我们什么都有了,我们过去就是在自力更生的情况下搞出了两弹一星。所以有人说美国这次在芯片上对于中国的制裁,恰恰可以使中国的芯片工业迎来一个自力更生的春天。但是我个人的看法是我们不能用浪漫主义的眼光来看待这个“自力更生”,其实“自力更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一件无奈的事情,都是迫于无奈。而且用自力更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走的弯路要更多,投资要更大,自力更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件事倍功半的事情。


打个比方来说,两个都不会做菜的年轻人结婚了要自己做菜,不用别人教、不用向别人学,完全靠自己摸索最后可能也会做成。但是你知道这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可能要走很多的弯路。而且我们知道哪怕在高端技术上,我们的短板也不是一块、两块。如果每一块都靠自力更生,那么这是一个现实的办法吗?进一步来说,有的问题可以靠自力更生来解决,但是有的问题你很难自力更生。举个例子,就在6月7日美国宣布废除奥巴马政府制定的所谓“网络中立”的法规。


一些专家解读说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美国可以对世界上其他一些国家实施断网的权力。而就中国的情况来说,现在像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的网络带宽都是中用美国、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中国被断网,那么麻烦将会是非常之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说怎么办?我们能够再搞专门的一套互联网系统吗?如果搞另外的互联网系统,将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这是我讲的第二个“自力更生”的陷阱,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自力更生想得那么浪漫美好。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要有巨大的资源消耗。


第三个陷阱我把它称之为“选择性陷阱”。这是我自己造出来的一个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在一种敌对的气氛和环境中,你的选择、你选择的范围可能要大大地缩小。对于有可能发生的冷战,这当中有没有意识形态的因素、有没有体制的因素,人们的看法还是不完全一样的,特别是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我个人的看法是体制的因素当然是明显的,意识形态的因素其实也是存在的。这样的冷战意味着两种不同的体制、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或者说是敌对,那么会造成什么样的情况呢?那就很容易走向偏狭、走向极端。凡是你肯定的,我就要反对。凡是你这样做的,我就那样做。所以这就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意味着选择范围的缩小,走的路会越来越窄。


这就是我讲的关于冷战的三个可能的陷阱,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事情已经到这份上了,不这样行吗?问题是,陷阱的含义本身就是两难的状态。你这样不行,那样可能也不行。如果就事论事地说,确实很难找到一种好的办法,那这样就需要我们从更高的层面来思考问题。这就让我想起最近很多人引述的一句话:“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我们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许多主动都失掉了。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这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在这样一种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们自己一定要有定力,不能够陷入冷战的陷阱,要真正坚持改革开放,在改革开放中化解这一切。好了,今天就讲这么多,谢谢各位!


更多关于社会转型的精彩,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8年会现场!


年会共设置VIP票(1199元)和标准票(899元)两种,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报名系统,内含详细介绍、参会指南和常见问题。


微信图片_20181020185027.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入报名系统

或进入基金会论坛官网报名

http://www.cfforum.org.cn/category/25


「闪电发布」「罗马街市」「晚会节目」「合作伙伴」持续招募中,即将截止,详情点击此处查询。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