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基金会如何引领行业共同价值
时间:2018年11月23日8:00-10:00
地点:苏州香格里拉大酒店 大宴会厅-1
联合承办机构: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北京市倍能公益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
合作机构:福特基金会、林文镜慈善基金会、深德公益、SGS集团
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执行秘书长李弘
大家好!因为时间比较紧我就直接进入正题了。
我们是一个做人人公益的组织,当然入口是通过互联网,我们现在83%的收入来自于互联网公众筹资,个人筹资人是我们推动的改变。当然,尴尬的是企业筹资很差劲。但是为什么我们重点在推人人公益呢?还是跟我们的愿景使命相关,因为只有每个人更关心社会、更参与社会的公众事务,这个社会才会变得更好,社会资本才会更好。
入口是一个一个人的捐赠,出口怎么办呢?我们还是希望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所以在我们对社会问题判断上,壹基金作为民间的公募基金会,大量的资金来自于公众,这个资金去向哪儿,如何更好地完成壹基金的使命?所以在这一块我们认为在三个维度都是应该重视的:
第一个:角度。做公众当然喜欢看到的事,不能说完全迎合,但是也要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太超越这个时代,所以我们大量的这些项目还是回应社会基本需要的,也是昨天何道峰老师提到的,还是传统的救助类的或者回应直接需求类的项目,但是并不见得这一类项目就做不出来行业推动和引领。
这些问题需要大量的社会组织去做,他们在哪里?其实在县区一级,甚至是在乡村。往往这样的团队得不到基金会行业,甚至是地方政府购买服务的支持。因为他们部分才刚刚起步,很多没有注册,更多的是志愿者团队或者是爱心团队。
如何让我们的行业资源,我指的行业和张老师说的行业不一样,整个公益行业的资源如果是金字塔的结构,如何能留到塔基的组织层面上去,让他们更好得在一线、更好得面对受益人服务,面临困境、面临问题人群。
第二个:谁去做这个事?除了政府在做,除了个人志愿者在做和当地的个体行为之外,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建立任何一个议题下的生态。这个生态就是当地要有公益组织,我们中国有2800个区县一级的行政单位,我们知道其实连每一个县注册一个公益组织都没有达到,更不要讲我们希望每个县有一个救灾组织、环保组织、儿童的助老的各种各样问题的解决具体问题的组织,其实没有。我们在一线服务的需求空间非常大,需要县域的这些组织不断地壮大发展。所以谁去做?一定要是当地的组织。
第三个,不光有这些组织,我们还做社会中人的服务工作,可以吗?还不够。如果公众层面没有发生变化,公众不关这些公共议题,这个议题在社会层面还是不会系统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这样的优势体制下,如果政府的公共政策、财政资源没有优先或者重点考虑重要的公共问题、社会问题,这个领域的变化力度也不够大。
这是我们认为在三个维度都要同步开展工作的原因,举例子,比如说在产品上,刚到壹基金的时候,以前朋友嘲笑我去干发班的工作,但事实上现在向大家汇报,项目已经覆盖了1250个县,这还是不完全统计,算上其他的项目,已经超过了2800区县行政单位的一半。
这样的规划化推动我们不只是说服务一些社会人,跟重要是让县里的公益组织真的能得到资源,能去把这些项目发展起来。我们很多项目通过他们变得让这些组织在当地注册了,从志愿者爱心服务、爱心团队变成了专业的职业化的组织。我们认为这是行业最大的变化,当然包括自闭症、脑瘫,罕见病领域里的组织。
早期这些组织多数引领机构都在一线城市,现在我们更看重他们通过网络的形势,推动了这些议题向地市县一级扩展,让更多的组织进入到网络,让更多一线的问题能得到解决。这个我不多讲了。
这个是我们进行网络建设、平台项目的支持,带动大家联合行动,通过网络自己的治理进行联合倡导、联合投资,共同推进议题,让他们组织成为议题的主人。这个是我们核心的方法论,通过支持联盟,支持网络让这个议题的组织成为主体。
我们现在已经在19个省建了20个网络,尽量上每个县未来都有组织从救灾开始做防灾、减灾,这个议题才能很深地扎根在当地。在县一级有了组织,我们希望未来在社区里也有这样的力量,最终带动更多当地的人人公益。我们相信人的变化才会带来社会更好的变化,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