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精彩回顾 | 企业基金会的突破:公众参与进化论
2020年12月06日 作者:明善道 来源:明善道

2020年11月26日下午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0年会平行论坛之

企业基金会的突破:公众参与进化论

顺利举办,嘉宾带来了干货十足的精彩分享

本文是对此次平行论坛上半部分的回顾


/主旨发言/

  赵坤宁 

   明善道 总裁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0.44.png

很多企业基金会的秘书长经常觉得自己很穷,资源太少,请想一想,我们真的穷吗?我们其实拥有很多,比如企业的网络、关系、资源、渠道,可以说是家里有矿的,只是你会不会挖?想不想挖?关于挖矿、撬动资源这一点,我认为时代给的机遇和挑战一样多,因为今天,移动互联已经改变了社会生活,过去三十年公益行业遵循的路径:从捐赠人—专业基金会—专业组织+志愿者—社会问题解决这样的结构会被打破,未来的公益社会将在爆发的信息中出现重构。是指基金会的前后端已经发生了变化,有太多未知的公众可能给你捐赠、有太多的、不在原来公益领域中的人、资源会进来,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可能还更加有效和创新,这方面的案例大家想想上半年疫情期间“古典少侠”团队的表现。那么基金会就要思考如何来迎接新时代了,包括如何重新定位自己。


作为公益生态圈顶端的资源方,基金会是否有能力调动优质群体跨界进入公益变得很重要。企业基金会需要居安思危,今天跟你提公益诉求的人或许明天就跟别人一起做公益了,而利用新工具新渠道,你能影响的相关方比以往大了很多倍。游戏规则改变了,而你岿然不动,没有危机感,那可能很快就被淘汰了。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0.56.png


企业基金会的影响力半径的建设从哪里开始?我认为跟责任半径很像,先从利益相关方开始。因为那些跟你没关系的公众,建立感知的成本、成效不如相关方明显,他们是爱的涟漪最外圈,只有对核心圈的影响够大,才能一波一波持续扩大,持续传递价值。



LIVE对谈 /

嘉宾主题发言精彩节选

01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4.06.png

为了唤起更多人对于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关注,我们开展了“白饭行动”的活动,通过倡导所有的参与者在这一天里只吃白饭不吃菜的方式,来体验贫困地区儿童医院面临窘境问题,从而唤起大家对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关注。此外,我们也发起了“头顶食物”、“假装吃大餐”等公益倡导活动。

除了公众传播以外,我们更加希望的是能够为政策的完善做推动工作在2018年和2019年,我们邀请了两会代表,分别在人大和政协会议上面进行了关于完善儿童营养战略,覆盖3~5岁儿童成长关键阶段的空白的提案,希望能够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彻底解决3~5岁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02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5.54.png

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要鼓足干劲去敞开怀抱,积极尝试,运用互联网的平台去整合媒体、明星、企业等不同圈层的群体,去开展公众倡导跟公众参与。通过喜公益项目的实践,我们想分享三个经验,第一,我们要去到一个公众关注、感兴趣的议题,能够从中去引发公众的共鸣。第二,要降低公众的参与门槛,参与方式要简单便捷,容易推广。第三,要有一个开放和共建的思维,要千方百计的去找合作伙伴,并且让合作伙伴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有存在感、有出力、有共赢。


03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6.07.png

我们在不同的公益项目上用了“可爱就是生产力”的洞察,然后会看到在不同的案例上都收获了非常好的效果。无论是唇腭裂社交裂变的H5、《守护地球宝贝》,还是今年我们做的胡杨小种子的裂变。这些案例都启发了互动,同时又在我们的用户中形成了凝聚力,然后产生了强烈的共情。能够激活我们所有的消费者的感情因素、行动因素,最终链路导流到腾讯公益上,能够启发他们或激发他们,去最终完成捐款的行动。


04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6.20.png我们如果今天来谈公众参与的话,首先得看我们如何能够霸占公众的注意力。对于我们想要影响的公众,所提供的内容必须满足他们的时间占用目的,也就是我们的内容得有趣,得和他们的价值观产生共鸣,起到温暖陪伴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让这些年轻人成为我们企业基金会的公众参与的对象。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影响这些年轻人?因为他们不仅是企业的未来用户,也会是企业基金会要去影响的未来的参与者和捐赠人。企业基金会项目,一般来说是社会公众领域的,天然就有破圈的可能性,天然就被公众所关心,因为它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议题,自带流量!接下来要去做的就是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去转码内容,让它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内容,然后实现对更多人群的影响,实现破圈。


05

屏幕快照 2020-12-06 下午8.46.36.png

未来我们计划继续扩大我们的受众范围,在本科生、小学生SDG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作为中坚力量的作用,结合他们自身的需要,不断的去创造,去发动年轻人认识到SDG的重要性,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去影响和带动与他相关的家庭社区和社会。



 对谈环节


Q

如何去看待企业基金会撬动企业内部资源的难处?又有什么解题的药方?

徐婧虽然是企业的基金会,但是其实动员企业资源很难,我们对此深有体会。我们经常坐在一起反思为什么内部的资源并不容易打通:一方面,领导成天睁眼闭眼都是上千亿的事情,可能没有精力来管我们这种在他们眼里的小事。另外,区域的一些地产没有时间了解和参与我们从项目落实到项目操作的层面,他们可能也有自己固定的合作伙伴或者供应商,不一定非要选择我们。

后来我们就想了一些办法:一方面,可能要上下打通。比如我们持续不断地努力去找董事局主席,通过帮助他写议案的方式,去引起整个集团的关注。除此之外,我们想办法去邀请集团相关,比如物业、商业或者企业社会责任的领导来做我们的理事,他们的参与度肯定还是不太够的,因为自身的事情太多,但总比之前要好。

另外,我们会加强跟品牌部的合作。我们原先总担心品牌部对我们影响太深,因为他们会要求我们怎么做,所以故意跟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些年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我们从去年开始跟品牌部合作,专门找领导批了一笔钱,一年40万,用于跟品牌部的合作。品牌部的经费也会不足,他们也很想用掉我们这40万,所以会跟我们有更多的探讨。

第三,我们现在每年都要去各个区域公司做路演。我们成立了一家社会企业,就像一家正规的乙方公司一样,入地产各个区域的库,去跟他们进行沟通,以乙方的身份竞争跟他们合作的机会。所以每年我们的项目官员会两两结队到各个区域公司去做路演,希望他们能够买我们的东西,把项目给我们承接。通过这种方式,去提升集团的参与度,其实是通过让他们出资源,让他们去费更多的心的方式,然后就能更多地关注我们、更好地凝聚其他资源,把事情做大。

第四,我们也会去给集团的那些管培生上公益课,进行一天的公益拓展和培训。希望将来他们成长起来,担任区域的具体业务线负责人的时候,可以跟基金会有更好的互动。


马丽波:从基本的业务逻辑上,企业和基金会如出一辙。企业能够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因为它高效地解决了某一方面的社会问题,并且成功做到了模式化,有人愿意为此而买单。我觉得基金会也是如此,基金会本质上是一脚踩在企业里面,另外一只脚去解决在企业业务边界之外的一些社会问题,其实这个着力点是一致的,只是说在谁来买单这件事情上面,与传统的企业业务是不同的。对于企业基金会来说,绝大部分情况下,内部的资源都比较难协调,你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找到内部的“同盟”,就像是内部创业。

第二个层面,你可以想办法去发挥企业的业务优势,例如,当时在京东公益基金会的时候就利用了京东的物流优势,发生灾害时,离得最近的仓库有权利第一时间把东西拿出来免费捐助,后面也催生了进一步跟国家应急管理部的合作。这样其实是扩大了整个业务优势的外延,业务部门肯定也更有积极性,因为更有利于品牌的可信度、温度和公信力。

第三个层面,我是觉得可以进一步地想办法跟业务创新结合。我认为公益行业里面的是有比较好的包容性的。所以一些业务创新的方向,甚至是一些技术创新的领域,其实都可以小规模地创新实验。这样的话,就可以进一步拉近你跟业务之间的合作关系。比如我们当时是在我们的捐物平台上面,去试了区块链技术,发挥它的不可篡改性功能,应对社会公信力的问题。如果能够进一步去孵化出新业务的雏形,接下来就可以共同计划一个创新业务的愿景。

最后一个层面,就是我一直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真的要跟企业集团内的各个业务部门平起平坐的话,基本上你还是不能只做他们的乙方,你不能变成他们资源漏斗的最后承接者。如果基金会可以自己尝试筹一些款,当然就会更有能量和空间。比如刚才咱们徐婧老师说40万对吧?那就可以有跟PR直接谈合作的资格和权利。而且还可以利用我的公众影响力,如果40万跟基金会合作,能创造出400万的社会价值。

基金会从四个层面来推进企业内部资源撬动,既利用企业优势解决社会问题,还能在公益领域开拓新业务和进行技术创新。


Q

刚才燕燕总分享了可爱的力量,那我们的公益实践如何去“装可爱”?打造公益IP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杨燕燕:其实可爱不用装出来,我觉得活跃的年轻人和活跃的自认为心里还很年轻的成年人们,其实心中都还是有小孩子的可爱的一面的,无论自己家有没有孩子,大家都会被萌被可爱本身的这样的一种形式,或者是情绪给融化掉,我觉得这也是公益天然需要的一种能力。它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更人情味的、更可爱的一面去感染大家,所以其实它不用装出来,它是你发自内心的一种表达方式。

从社交关系链的角度上,从社交里面每一个我们的鲜活的人,他自己的个性和人设的角度上,我们其实是可以提炼出来一些表达方式的。我觉得可爱这件事情其实是所有人看了以后都会被融化,会被感染,会被这种共情的能力打动,然后去多关注一下我们的某些公益项目。


马丽波:我自己觉得对可爱这件事情还是挺有感触的,我更愿意把它叫做善良。我其实最近一直在冥思苦想的一件事情就是善良其实是一种力量,不管是纯粹的公益行业还是企业向善的部分,其实这个可以引起绝大多数人的共鸣,其实我认为就是一种非常大的生产力,它就意味着关注,意味着流量,意味着大家会愿意相信你愿意给你点赞,愿意掏钱掏时间过来跟你一块去做。


Q

丽波老师的分享让我们特别能够感受到短视频讲故事的冲力,那么企业基金会是否都应该开通一个视频号呢?

徐婧:我刚才听了老师的分享,我觉得是个很好的事,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尝试一下?我们现在也在尝试,然后也会担心。比如我们现在有在做一个流浪猫的项目,把那只小猫叫做小觅,就是寻觅的觅。因为我们项目那个叫隐秘王国。但是我们也会有一些担心,就是会不会说它是一个项目的,还稍微可以保持长期性。如果说是作为整个基金会的话,可能会因为换个领导或者项目要推陈出新,底下会有很多子品牌,就不一定能够非常清晰。

另外,我觉得有些项目可能很适合这种短平快的方式,用短视频就特别好。有一些项目需要深度思考,还是要公众号去做长期的、系列的传播,可能会更好。

我们有想过,如果我们也想用到短视频的宣传方式,是不是可以借用企业或者公益伙伴的,一起来推。这样的话,就可以自己不用花那么多的精力,但是也可以做这个事情。如果做短视频的公益伙伴需要推系列的时候也可以来找我们的公众号公益大爆炸,互相推动,也很好,就不一定我们要自己去做一个短视频。


马丽波:我同意徐婧老师的第一个看法,坦率来说短视频它是冲击人第一系统的。其实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挺难讲一些特别寂寞深邃的东西,比如社会治理之类艰深话题。所以其实可以把短视频,不管是抖音、快手、视频号等渠道的内容与原本微信微博渠道的图文有一些结合。不同的内容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差异化的分发,也有助于长期的内容沉淀。

第二个就是一个短视频账号定位的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问题,我觉得千万不能把短视频当成是企业的一个官方宣传片在运营。从C端的角度上来看,网友不太喜欢企业的官方自说自话。我们最好能够做成聚焦于一个公益项目,它越垂直越鲜明越直接,越显性化越好。

第三个除了企业基金会的官方账号外,可以通过合作方、受助人等的账号,形成一些矩阵化的宣传,形成一个几何级数的宣传影响力的打造。因为它不是一个1+1=2的事,会是 N次方。所以我觉得可以按照我们基金会的项目和宣传的节奏以及人力情况,来逐渐把这些渠道和战略布局下来。


Q

刚才尼娜老师分享了我们大学生时代的人群对参与社会有怎样的需求和思考,想问徐婧秘书长之前是否设想过企业基金会在带动后浪参与公益方面有什么优势吗?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想问一下燕燕总,在培养公益后浪方面,您给公益行业或者基金会这样的一些公益组织,有什么样的建议?

徐婧:我觉得是有优势的,因为企业基金会既然有金主,所谓有矿,他的风险承担能力其实是比一般基金会要强的。其实可以多给后浪的一些机会,多让他们去进行尝试,这个过程中去引发他们去更多地思考,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然后又能够把他们的创新性和活力给激发出来。其实我们还蛮注重培养后浪的,我们会在他们做项目的过程中,去让他们参与基金会的一些决策,让他们有一些决策权,这样的话他们会去犯错也好,会得到经验教训也好,都可以更加快速的帮助他们成长,我觉得这个还蛮重要的。


杨燕燕:我还是从广告和营销的角度上去看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有很多公益的项目特别好,但是没有推到公众面前。比如器官捐献这件事情,当下的年轻人可能是很愿意捐献,但是在如何去判定公益组织的可信性等方面,可能还是要规范化。因为我觉得很多年轻人想要去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那些理想,但是怎么去筛选,怎么参与,然后用自己什么样的能力去推动,这些可能都是有很大空间可以去被挖掘的。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