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早上好!非常高兴在这一起来分享一下我对公益基金,特别是私募公益基金的看法。大家知道在前一段,因为比尔盖茨、巴菲特来中国倡导慈善和公益,引起了大家很大的讨论。这个讨论大概集中在三个问题上,一个就是我们到底目前民间的慈善和公益究竟在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第二个就是我们企业,特别是企业的领导人,包括一些创造财富的第一代人,究竟应该怎么样面对这样一个挑战。第三个就是我们今后应该怎么样发展慈善的问题。
我想在这方面有一些观察和大家分享。首先,我认为中国当下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民间对公益或者慈善发展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转型和体制改革是相适应的。不光如此而且发展得非常好,我认为甚至超过了原先的预期。为什么这样讲呢?我想我们要做一些比较。我们比较发现,从国外来看,美国已经200年,现在有10万家私人的基金会。我在三年前去美国考察,考察过所有最重要的一些私募的永久性基金。大部分是在创业者第一代以后,第二代、第三代才开始。在中国目前所有的私募公益基金会里面的捐款人,大部分都不超过15年时间。就是创业从零开始,不到15年就开始想这个事情,甚至开始设立基金会。大家知道比尔盖茨,从75年到2000年,经过了20年,他已经成为首富很多年才开始设立基金会。巴菲特从赚钱开始,到决定捐出这么多钱,大概花了50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财富创造者,民营企业家,其他的有善心的人士,应该说与国外发展的阶段和我们国内目前改革的财富创造的信用和时间来看,应该说并不应该惭愧,甚至更应该自豪。更何况这样一件事情,是在一个特别的背景下,也就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时间非常短,而且占用的资源非常少。目前民营企业承担了75%以上的就业责任,提供了50%的税收,对社会私人部门的捐款去年已经超过了公共部门,同时占有的公共资源不到30%。在这样的背景下可以做到我刚才讲的状况,确实我们应该感到自豪和骄傲,应该感觉到社会给我们的鼓励,我们也应该有所进步。
第二件事情就是谈到了“裸捐”这个问题。现在多数企业家对这个问题持审慎的回应。作为个人,每个人对财富的支配有自己的权力。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如果我们去考虑、要求、期待甚至诱导所有的企业家都采取“裸捐”的姿态,我个人认为是非常不幸的。这个不幸不是我今天危言耸听。我认为有两件事情值得我们今天深刻思考,第一件事情就是我们对公益和慈善事业的进步,不应该妨碍民间财富的基本创造制度。也就是说财产的所有结构和自由的市场经济,以及企业正常的经营。如果我们的公益和慈善伤害到财产所有制,伤害到私人企业继续的发展,伤害到民间财富的既有格局,伤害到财富创造的动力,那么我们的源泉没有了,你也最多就是一次,后来就不可能再有。
当下在公益慈善大行其道的时候,我们要小心的保护以财产所有权为边界非常清楚的有效的市场经济制度和企业财产制度。
第二个就是我们把这个钱捐给谁。56年的时候我们把这个钱捐给政府。所有的捐给政府以后就形成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最后国有企业变成超大超强,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以至于抑制了民间所有造成财富的动力,造成了国有企业低效率、没效率、浪费,最后导致经济发展很慢,停滞。
如果今天我们的公益慈善事业能够把这些钱更有效的捐赠给,尊重捐赠人意愿,像真爱梦想这样的机构,能够规范的、专业的治理,同时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捐给社会而不是政府,我们才能够保证公益慈善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今天我们仍然是所有都“裸捐”,捐了以后90%进入政府,最后的结果又是变成普天之下、莫非国产。所以这点非常重要。
正因为这样,我们今天探讨私募公益基金才非常有意义,因为它承载着所有人的爱心和我们对公益事业发展的健康方向。这是我们的一个观察。
当下我认为最重要的有几件事情,希望与各方面分享。
第一,要更快速、更大量、更有效的推动私募公益基金数量上的增长。刚才杨局长给了非常好的信息,就是今年会超过一千家。数量很重要,我想起来93年在没有《公司法》以前,民营企业发展的数量都特别的多。上个世纪93年以后,民营企业发展的登记注册越来越容易,最后就发展到现在有700多万家民营企业。然后你们才能看到万科,看到阿里巴巴这些优秀的企业。这个数量增加有两方面,一方面要在注册方面给一些更透明、更顺利、更方便的政策。今天早上有一个八卦,是讲刘嘉玲生孩子的故事。刘嘉玲说了坚持要自然造人。另外一版是李兆基的公子用人工的办法了造了三个孙子。第二个办法怎么样自然造人呢?刘嘉玲说了绝不设防。就是说一个机构、一个人,你要能够很好的发展和生产,第一不能设防,第二要自然推动。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对私募公益基金,我认为不用设防,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些人把钱拿出来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想法了,他没有留给自己。如果你还设防,那么这件事情就会挫伤他。况且我看了一下,背板上所有的机构,90%以上都是民营背景的。在中国民营企业,包括一些私人,包括像李瑞环这样以前的国家领导人,都能够拿私人的财产来做,首先他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动机,他有这愿望,所以大家应该鼓励,所以不能设想,这件事情不会出太大的事情。
我们看,因为走在马路上总会出车祸,每天高速公路上消灭大概一个连的人,但是我们从来没有说把高速公路关闭。今天我们数量远远不够的时候,即使出个别的状况,我认为仍然坚持数量上要尽快的增加。只有数量增加才能像企业竞争一下,细分市场,专业独立,最后才能比较出来。像真爱梦想对信息披露非常好,那些披露不好的就没有人理了,最后是自然竞争、自然选择的过程。
在美国大家知道有很多基金会,其中有很多基金会是非常怪异的。比如说有些基金会是专门拯救海外美国人利益。是由一个特种部队退伍的人做的,比如说解救伊朗人质,政府没有办法,这个基金会拿钱在海外组织特种部队把人质抢过来,这也是公益,是国家利益。所以我们只有数量足够多,我们才能够分门别类来做很多细节的公益,所以数量还是很重要的。
第二件事情就是我们当下的重点就是除了慈善还应该更强调公益。这两件事情我发现概念很复合,两个概念是重叠在一起。在西方大部分慈善是一个字,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在中国,早先慈善文革的时候,是一个负面的概念,后来把它逐渐中性化了,为了这样大家又发展出公益。所以你看上面有公益慈善基金会,有公益基金会,有慈善基金会。那么在中国历来慈善这件事情和伦理道德有关系,在西方是和宗教有关系。
另外在中国的文化语汇理论,总是和富人、穷人有关,和强者、弱者有关。所以慈善是引起道德联想和争议,同时又强化了弱势和强势、贫困和富裕的内涵。大家会从这些方面想很多。但是公益这件事是面向所有人的,不分贵贱,不分强弱。所以在汉语这个词汇里,公益更接近公民社会微观的NGO组织。
所以在当下,我觉得需要相关部门和媒体大家把这个事情搞清楚。在中国除了我们要坚持传统之外,更应该把重点放在现代的公益组织建设上。因为公益组织的建设是几百年以来中国所没有过的。而传统的慈善几千年以来就不乏其人。所以我们认为中国在改革开放和走向现代强国当中,我们应该创造出一些新的公民社会微观机制。其中之一就是要强调建立现代规范治理、专业管理、真正有效的公益组织。而不是传统的慈善组织。所以在今天都很重要,既然汉语已经把这两件事分开了,我们就更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更强调专业的公益组织。用现代的公益组织和NGO的方式来组织好我们的公益基金会。避免现代的公益基金会沦为刚才讲到的不好现象,变成某些企业套利,或者是资产处置的方法,或者是群众的一个心理补偿,都变成了一些扭曲的情况。所以应该大规模的持续宣传现代公益组织的理念、方法、制度。
最后一个问题,我建议需要大规模的培训、培养专业的人才。现在的公益组织的确大部分人才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如果是公募的,政府下面的基金会来自于政府部门的退休人员和内部人员。民间的私募基金会的人员有很多是来自企业人员。这两方面都会把原来的组织背景、组织文化、价值观影响到公益组织的发展,这样就会使公益组织的发展不够专业。我们希望能够在一些大专院校,特别是像北京师大已经开始与“壹基金”建立公益学院,能够很好的培训人才。我们现在需要特别多这样的人在,而且我也知道现在很多公益基金会在找这样的人才很困难。我们只有大量的人才,就相当于我们20年前没有MBA,我们用的人都是江湖人士。今天我们再也不会用这些江湖人士,我们会用从名校毕业、MBA或者是大公司培训过的人,这样公司才会治理规范。所以我们也希望在NGO组织、公益组织当中使用到大量的专业人才。
现在有一个非常乐观的地方,所有这些公益组织,特别是企业和个人捐赠的私募公益基金,在用这些人才方面的薪酬、福利和激励方面,已经完全能够按照市场的标准。也就是说在公益组织当中服务,所得到的基本的保障,不差于在营利单位。这样也会激励人才流动,同时也能够对大学生就业有一个很好的吸纳。
总之,我个人对私募公益基金的发展,包括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而且也希望和大家做更多的努力,以有限的能力推动这样一个无限发展的事业走的更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