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门户

报名参会

联系我们

信息披露是基金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为了让全民参与公益
2010年10月29日 作者:彭建梅、裴彬

彭建梅,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主任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点我的感想。第一,我认为信息披露这个事情是比较抽象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一个组织和机构,信息就像人体的血液,信息流不畅通了,就像我们的血液不畅通了。我们知道我们的脑没有血了就会脑血栓,我们的心没有血心脏就会停止跳动。所以,信息流到哪里,基金会就会发展到哪里,哪里流不到哪个地方就会出问题,这是我切身体会的一点。


第二,我想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民政部下面的一个民非机构,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我们正在和民政部一块儿合作,做一个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的指引。这个指引除了提供一个标准,提供一些模板,同时我们也在做一个全国的慈善信息服务平台,希望根据这个标准、根据这个模板,能够给我们的组织提供一个统一的慈善信息披露的平台。因为每一个信息技术都是非常贵的,我希望我们中心将来能够负责大家。


裴彬,商务社会责任国际协会中国公共关系与项目开发总监


我讲两点。我觉得咱们大家谈了很多这个行业如果披露过分会有担忧,一个是公众的置疑,一个是政府监管会更严,大家谈的顾虑我都能理解。但是作为一个行业,作为这个行业的引领者和推动者,我们要有一个价值的认同。你的价值和使命的认同。如果我们这个行业认为生存的根本是信息披露的话,更多的是站在整个行业的高度,而不是站在机构的角度来谈信息披露。非公募基金会作为一个朝阳行业,我觉得公众对于基金会,无论是非公募还是公募,事实上公众对这个行业的认知度是非常小的,公众能想得起来的不超过30家机构,认知度非常低。如果我们作为整个一个行业,我们不是主动的,有一个行业发展的前瞻性的价值认同和使命认同来对这个事情,这可能我们做的不够的。


第二,昨天民政部杨岳局长说“要有激励机制。披露好的,从政府采购和捐赠方的拨款都应该有鼓励的。”我们要有两个,一个是鼓励披露,披露不是目的,披露是要让全民参与公益。第二个是要有激励机制,大家才愿意披露。第三个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集体发声。像玉树地震这样的,作为一个行业我们要有一个具体的使命来发声。这就是披露是要讲技巧的,披露是沟通。你披露用什么样的信息发给大家,你用什么样的方法沟通,这是很重要的。

扫描二维码
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微博